山楂盈田野,警民鱼水亲。秋高气爽,泽州县高都镇某山楂种植基地的千亩山楂林已悄然换上“红装”。漫山遍野的山楂树舒展枝桠,红彤彤的果实如繁星缀满枝头,几袭藏蓝警服穿梭其间,与采摘村民有说有笑地采摘山楂,勾勒出一幅灵动鲜活的秋日画卷。
高都镇是全国闻名的山楂产地,“泽州红”山楂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抹“泽州红”早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带动30多个行政村4万多农户致富。近年来,高都派出所立足于“派出所主防”职能地位,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在保农、护农、利农上精准发力,深耕“山楂警务”,播撒“安全种子”,收获“平安果实”。
今年秋收期间,泽州县迎来了漫长的雨期,天刚放晴,高都派出所民警主动来到山楂果园,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农户抢收山楂。民警分工明确,有人将山楂从枝桠摘下,有人抬起果篮接力将果实运到车旁,还有人踮脚装车,确保每箱山楂码放整齐。“多亏了民警帮忙,要不然这些山楂真要烂在地里了!”望着满载而归的运输车,种植户张大姐连声道谢。

与此同时,民警还联合交管部门,在主干道设立临时执勤点,在田间道路部署“流动警车”疏导交通,实时排查拥堵隐患,为山楂抢收运输打开了一条“绿波路段”。

除了助力抢收,巡逻防控也是“山楂警务”的重要内容。高都派出所联合“垂都义警”组建“果园巡逻队”,采用“白天驻点值守+夜间错峰巡逻”、“空中+地面立体防控”的模式,白天,民警辅警分片包干,在果园出入口、运输主干道定点值守,夜晚则结合盗窃案件高发时段,调整巡逻路线,并将“蜂巢”无人机飞向果园菜园等区域,震慑潜在的“顺手牵果”行为,尽心竭力保护果农利益。

“天上飞‘电子警察’,地上闪红蓝警灯,咱这山楂从枝头到货车都踏实。”果农尹某指着无人机感慨。
丰收季节,果农们忙着卖果收款,却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点目标”。为此,高都派出所把“反诈课堂”直接搬进果园,副所长李亚楠带着精心制作的“反诈小册子”,一边帮果农抬箱子、递筐子,一边用“土话”讲案例:“老乡,可要好好核对收购商的身份,一上来就说是要高价收购并要求支付保证金的,尤其要小心警惕!”针对果农多使用微信沟通的特点,高都派出所还按片区建起8个“果农微信群”,每天推送“反诈小贴士”,及时推送果农受骗真实案例视频。遇到果农咨询可疑交易,民警第一时间在群里答疑,筑牢果农钱袋的“防护盾”。

“要不是你们来得快,我和老张说不定真要动手了!”10月24日,果农老王和老张因采集片区起了争执。正当两人争吵不休欲动手打架时,幸好在果园周边巡逻的民警闻声赶来,及时制止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
民警没有简单说教,而是拉着两人在果园边坐下促膝长谈:“都是种植山楂的老同行,为了几框果子伤了和气,划得来吗?”随后,民警找来村支书与其他果农,用乡亲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参与矛盾调解。半小时后,两人握手言和。
“果园里的矛盾大多是地界、用工、收购价格这些‘小事’,但拖久了就可能变成‘大事’。”高都派出所所长义峰介绍,他们把“调解室”搬到果园里,联合村委、果农代表组成“田间调解队”,今年已就地化解各类纠纷30余起。

从挂满枝头到装满果篮,高都派出所将服务保障的根须深植于山楂种植的沃土之中。这一抹坚定而温暖的“公安蓝”,既守护着“泽州红”的致富梦想,更生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践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