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堆村位于泽州县巴公镇西部,全村660户1675人,61名党员,是“晋城红色三杰”之一孔祥桢的故乡。近年来,北堆村始终坚持以红色基因为根脉,从守护精神遗产到赋能乡村治理,从传承革命薪火到推动幸福升级,用鲜艳的红色点亮了和美乡村路。
01深挖红色基因,筑牢红色堡垒
北堆村将红色资源作为村庄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引擎,通过建阵地、强队伍、作表率筑牢红色堡垒。
建强红色阵地。深挖“晋城本土第一位共产党员”故乡的红色资源,2023年建成“一馆一院一中心一基地”红色教育矩阵(红色革命教育馆、文化大院、党群服务中心、党内政治生活实操实训基地),以孔祥桢纪念馆为核心,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精神浸润人心。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观摩学习近万人次。
淬炼过硬班子。在村两委干部中推行“谈心谈话+坐班实训”制度,支部书记带头每月与村“两委”干部、党员进行谈心谈话,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严格执行村干部坐班值班、考勤制度,确保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创新“四议两公开+多方听证”模式,在重大事项决策中,邀请老党员、老干部、优秀网格员、乡贤代表等参与关键环节,确保决策合民意、得民心。
发挥先锋作用。创建“三队两岗”(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 + 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一线亮身份、作承诺、见行动。持续实施党员“积分制+荣誉榜”管理,对党员作用发挥进行硬核约束。比如,明确要求“办红白事,党员不超6桌,村民不超8桌”,推动党员带头破陋习、树新风。
02延伸红色触角,赋能乡村治理
治理高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北堆村以红色组织体系为筋骨,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护”的精细化治理格局。
“优网格”实现全域覆盖。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科学划分9个网格,选聘熟悉村情、热心公益的党员、退休干部等担任网格员,具体负责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红色代办服务等任务。建立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机制,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矛盾隐患第一时间化解,2021年以来北堆村持续保持“零上访”。
“创文明”推动全民参与。开展“乡贤评审+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邀请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深度参与评审标准制定、过程监督和示范引领,提升公信力和带动力。累计评选七星级以上文明户342户、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学有目标、赶有标杆、做有榜样”蔚然成风。
“美家园”强化全程管护。建立环境卫生“二五”管护机制,每周二、周五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开展村庄环境清洁行动,村干部每天定点巡查卫生死角,有效解决村内环境脏乱差问题。同时,对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改造村卫生服务站、新建公厕等,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03传承红色薪火,推动幸福升级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群众。北堆村持续赓续红色精神,让乡村振兴成果全民共享。
基础设施惠民。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垫资,对村内主次街道进行绿化和亮化,绿化面积2500平米,移栽老旧苗木400余株,更换破损路灯65盏,新增健身器材18余件,改造500平米的休闲广场,乡村高品质生活可感可及。
红色文化润德。依托红色教育矩阵,组织开展“红色故事会”“革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组建村民文艺队,自编自演反映家乡变化、颂扬新风尚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定期评选“敬孝之家”“和睦邻里”,弘扬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北堆村乡风更文明、民风更淳朴、家风更优良。
关爱帮扶暖心。聚焦“一老一小一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定期上门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理发、体检、代购等服务。重阳节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困难群体,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物、纾难解困,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到“红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