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泽州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铁案工程”等核心任务,以执法能力建设为根本支撑,健全法治教育培训机制,强化靠前服务,织密监督审核网络,严格把控执法流程,办结各类案件1200余起,有效保障了执法高质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数据赋能 全量管控
泽州县公安局持续将“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作为工作重点,制订攻坚方案,推动执法流程集约化,持续推进现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规范化运行。
该局依托“智慧法制”平台,全面规范基层所队受立案运行,紧抓群众上门报警、电话报警、业务警种移交等受立案监督管理的空白地带,探索研究有效的监督措施,切实把好源头关;坚持深化案件审核关口前移,建立法制民警全程服务指导机制,及时跟踪管理所有案件以及疑似问题警情,切实把好流程关;定期开展执法评查,对案件评查中出现的执法质量问题和执法瑕疵进行总结梳理,督促民警立整立改,切实把好质量关;严格落实四级执法巡查、“日查日清”和执法全流程记录等工作机制,通过日提醒、周通报、月考评、季推进形式,实现对执法办案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回溯监督管理,切实把好巡查关。
“我们全程介入案件办理,通过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协助梳理案件事实脉络,使办案单位对取证程序、证据收集、案件定性等环节有了更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也保证了案件的依法处理。”法制大队大队长张建杰说。
锚定实战 锤炼主体
“我们非常重视对民辅警专业能力的培训,目前我队有3名民辅警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3名民警通过了公安部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同时,每个基层办案单位都配备了法治员,对每一起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和把关;对于重大疑难案件,我们实行双重审核制度,确保案件办理的质效。”张建杰说。

泽州县公安局坚持紧贴实战、提升能力的目标要求,深入研究不同警种执法办案的弱项和短板,以“每月一讲”“送教下乡”“旁听庭审”为契机,开展执法培训及以案促改工作。该局组织法治民警送教到基层,对一线民警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法治部门案件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和交流;组织办案民警到法院参加案件庭审旁听活动,从当事人和庭审的角度发现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今年以来,该局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2场次,法律学习考试3次,民辅警参训率达100%。
针对电信诈骗犯罪、网络金融犯罪、环食药犯罪等新型领域犯罪,法制大队会组织不同警种执法办案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围绕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等涉及执法办案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办案民警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使其办起案来更规范更高效。
在积分使用上,该局制定并细化执法办案积分实施细则,将案件办理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执法评查结果等核心指标,量化为具体积分标准,实现“办一案、积一分、评一次”。同时,出台了跟班学习培训制度,安排考核评比排名靠后的民警到法制大队进行3到6个月的跟班学习和随警作战。其间,办案民警参与法制大队的案件审核、执法巡查等工作,在日常化学习中提升实战能力。此外,该局紧盯关键少数,充分发挥所队领导在执法办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每月对所队领导主办案件、执法巡查、实质性审核案件、参与培训等4个方面进行监督通报,带动本部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加强协作 深化回访
泽州县公安局积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横向沟通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监督制约、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的落地,先后会同检察机关出台3件(类)意见和办案指引,完善侦查协作配合案例应用建设。今年以来,组织召开泽州县法检公联席会议9次,专题对环食药侦大队办理的环境领域案件、刑侦大队办理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进行会商,打造双赢、多赢、共赢的协作新模式。

该局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回访,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紧盯基层执法状况和突出问题,针对性地制定执法操作规范和有效机制。
“我们根据办案单位办理案件的情况,就接报案是否规范、积案清理情况、是否追赃挽损等内容定期回访当事人,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对公安执法的需求和评价,持续做好执法后续跟踪工作。”法制大队民警宋建利表示。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泽州县公安局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无感轨迹捕捉、一站式体检、一站式鉴定、人工智能介入执法监督等机制,持续完善新建丹河新城执法办案中心前期设计,确保高标准建设丹河新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目前,该项目已投入建设,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和全面规范,最大程度减少执法风险,提升执法水平。


